我們村水源豐富,灌溉方便,村民都種植蔬菜作為經(jīng)濟來源。父母和叔嬸為提高收入選擇創(chuàng)業(yè),家里就剩兩位老人“堅守崗位”了。
爺爺和奶奶利用家里的十幾畝農(nóng)地,經(jīng)營三個大棚、四個溫室,種植一些應(yīng)季的蔬菜。二位老人經(jīng)驗豐富,各類蔬菜都有自己經(jīng)年積累的獨到竅門,何時上薄膜,何時上草簾,何時養(yǎng)幼苗,何時催產(chǎn)量……這些已刻在他們腦海里,種了一輩子地,在村里絕對是種植前輩級人物。只是二老已越過古稀之年,雖說在同齡人中身子骨還算硬朗,但氣色肯定不如以前,力氣也差了許多,所以如今只能種一些勞作較輕的作物,如:辣椒、蘆筍青菜類蔬菜,和少許自家食用的蔬菜。勞作較重的作物,如:芹菜,西紅柿,到了采摘的時候碰上兒女都在家還好,要是都忙得沒時間,那二老真是吃不消。
我跟媳婦經(jīng)常去看望二老,再加上爸媽都在外地,到爺爺奶奶家就跑的比較勤。一次,正趕上他們采油麥菜。走進村里的集體菜地,一個個大棚整齊排列,上面蓋的一層薄膜被冬季的陽光照的亮白。一個個卷起來的草簾子蹲坐在棚頂,像是受檢閱的軍人,由東向西整齊排列。
走到我們家的“轄區(qū)”我呼喊幾聲,奶奶回應(yīng)后我判斷出她在哪個棚底,鉆進大棚原本綠油油的菜地,已被采的所剩無幾。奶奶爺爺坐在僅剩的一點菜行子間。看見我們不勝喜悅。我們邊問候著邊走到他們跟前,拿起旁邊的小板凳坐在旁邊幫忙,陪奶奶聊天。
奶奶邊和我們聊天手底下活不停,爺爺因為耳朵背,聽不見我們說話,低頭干活,時不時抬頭沖我們笑。二老手底下很利索,奶奶負責(zé)采菜,一手扶下菜葉露出菜根,一手拿起鏟子往菜根方向輕輕一鏟,一顆油麥菜便采下來了。爺爺負責(zé)摘去發(fā)黃的葉子,削去菜根多余的泥土,將菜捆成小把。兩人配合很是默契。不一會就裝滿一筐。
奶奶總說年齡大咯,明年不種地了,你爺爺耳朵也不好使,出門送菜也很是讓人擔心??蛇@樣的話不知道說了多少年,我總埋怨她說話不算話。是啊,如今的爺爺已經(jīng)不是我印象中那樣精神了,走起路來鞋底與地面的摩擦聲一年比一年大。奶奶也是每到地里活繁多的時候,那幾天就休息不好一直犯困。我總勸他們:年紀大了,兒女們都能掙錢,讓他們就歇下來享清福??衫先藗兎N了一輩子地,看見菜地里的活手就癢,還是要每天到菜地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。奶奶每次聽到我勸總是說同樣一句話“好娃哩,閑不下,奶跟你爺還能干動,干一點就給你們省一點”。聽了這話,我既心暖又心疼。
種地就是他們的工作,爺爺奶奶種了一輩子地,一輩子吃苦耐勞,這么大年紀仍在辛勤勞作。我們年輕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?他們有著勞動人民樸實勤勞的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,值得我學(xué)習(xí)尊敬,深深的祝愿老人們身體健康!